教师话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55|回复: 22

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你赞成吗?

[复制链接]

23

主题

322

帖子

9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9
发表于 2019-12-27 14: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翘楚 于 2020-3-1 11:48 编辑

  今年10月份,我有机会去了一所农村中学调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走进文教师的课堂。是《论语十二章》的第二课时。上课伊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听默写。学生需要填写七个空格,应该是孔子的名,孔子的字,孔子的代表作 ,“四书“是哪四本书。学生准备了一分钟,开始听默写,晚了开始小组长批改作业,其他学生等待。我看了时间,花去8分钟,是开始特别重要的8分钟。接着盖老师开始组织学生翻译后六章内容,每小组要准备好一章的翻译。学生开始活动。只见学生纷纷拿出抄好译文的练习本,开始一句句翻译。有一个小组长很负责任,抓住没有预习的一名男生,硬要他翻译,组员也眼睛盯住他,这个男生成了极为认真学习的学生之一。老师开始一句一句让小组翻译,最后老师组织齐读,铃声响起。
评课阶段,我不客气地说他的课堂容量小,节奏慢,应该要改进。但文老师说,他的教学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的,所以得慢慢来,让每个学生都懂。我不得不问,这样下去,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他回答,有些内容我认为不重要,可以不教,应该来得及。
……
最后,我还是带着疑惑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有道理吗?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都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会不会拉低班级学习水平,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怎样提升?教学设计到底从班级中哪个层级的学生开始呢?
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322

帖子

9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14: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老师的理由是农村小班学生,学生基础差,教快了学生不能接受,那就慢慢教,从最基础的教,如文言文一句一句翻译,一句一句背,功夫花下去总会有成果的。我不赞成,课堂的节奏、课堂的容量,课堂的学习必须适量才行,否则,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速速,提高思维能力,还有很多的东西都是要教师训练的。这慢悠悠的学习总是低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66

帖子

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5
QQ
发表于 2019-12-30 15: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所说的,我产生了疑问“我们教师教学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古语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该学校的学习特色,同样老师也会根据这种特色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楼主所说的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样也应该是他在不断的与这些学生所接触和交流后所得出的适合于这个学校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实,笔者认为,文老师这种教学方式很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薄弱的学校和班级,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就像一个“水位计”,一个教学内容,只要“最后一名学生”都学会了,还用担心其他学生不会么?虽说文老师的“慢”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就可能因为这样的“慢”才适合这些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463

帖子

32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11
发表于 2020-1-2 04:2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教学都是为了不教吧!不教,班里少数几个拔尖的,基础好、习惯好,在学习技能上,的确可以不用老师教,没什么问题的!大多数中等生,还是要老师帮助一下的。而班里稍慢一点的几个学生,因为家庭和原有基础,不得不靠老师教了!只有老师单边的努力,才能使班上最后几个学生有所进步!如果课堂上,不从学困生教起,那么,还有什么时候教他们呢?课外去,不是很现实,老师自己也有很多事情啊!可见,课外天天帮学困生补,或许也不是那么科学的,只有在课堂上教了,课堂还真的要从学困生教起,有一定道理。不过好课,好老师,除了关注好学困生外,还会指导好优生和中等生,让全班学生都有进步,都有发展,这才是一个老师的最基本工作,或者是教书育人的基本点!假设课堂就是围绕几个后进生,一堂课四十分钟,优生、中等生都得不到启迪,这样课堂也是失败的。课堂,既从学困生教起,又会让其他学生进步,拔尖更拔尖,就是全部学生都有发展,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才是称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322

帖子

9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1: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问文老师,优秀生该怎样去关注?他们怎样更好发展?文老师告诉我,班里学生基础都差,都需要我慢慢去教。我担心总是这样慢慢去教,学生的发展不快,恐怕到了初三,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中考怎能取得好成绩呢。我也曾在农村初中任教过,我一直以为,就语文教学来看,老师要以中等学生为教学基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学,让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小组互帮互助;而不是慢条斯理,教师叨叨不休,以为学少点学生就掌握了。学习任务过少,速度过慢,是有违教学规律的。结果是全班学生习惯差,学习成绩低,整体上不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06

帖子

6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9
发表于 2020-1-8 1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说“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还不如说“每一个学生都重要”更加准确。从理念上说,“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没有问题,就等于“不让最后一名学生掉队”,因为这是教师的职业操守。从楼主提供的案例看,从理念到行动,落在课堂上发生了偏差。课堂教学是一个常量,只关注“下要保底”,就势必轻视“上不封顶”,课堂教学还是要“学会弹钢琴”,兼顾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如果最后一名学生确实跟不上,那么除了课堂教学,教师也要给他“开小灶”开展个别辅导,这也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463

帖子

32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11
发表于 2020-2-27 16:1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给特别的学生特别的爱,从最后一个教起,使大家都有发展,蛮好的!如从优生教起,最后的学生思路跟不上讲课老师,学困生将无事所干哦!很不符合教学规则的。学生们接受知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这样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并不是从大学到小学,再到幼儿班这样的过程啊!再说,考试时,考试前老师都会提醒先做会做的题目,或者讲是先考简单再考难题,都是由简单到有难度的!教学也应该这样,先基础的,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然后根据学生基础,按照因人施教,逐步过度到有难度的学,让全部学生都有发展!因为课堂上只有一个老师,一开始就要老师组织三个层次(好生、中等生、学困生)学习,那教师的水平要很高很高的,课堂是不是会变成了以前的复式教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20-2-28 21:2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评判“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到底好不好之前,我想先说两个关于教育的词,一个是“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提出来的,说的人不管贫富贤愚,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公平的滥觞;另一个是“因材施教”,这个大家众所周知,要求教育者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切忌一刀切。 有教无类是教育价值理念,重公平,因材施教是教育手段,重效率。文老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对有教无类观念的最好实践,无可置疑。可是我们的教育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还需要重视教育成效,也就是要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如果只顾后不顾前,反倒成了另一种不公平。 文老师的方法,有其特殊实施环境,即农村学生基础程度普遍不好的条件下,从这点来说,他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这样的方法,不应该、也不适合普遍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20-2-28 21:2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评判“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到底好不好之前,我想先说两个关于教育的词,一个是“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提出来的,说的人不管贫富贤愚,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公平的滥觞;另一个是“因材施教”,这个大家众所周知,要求教育者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切忌一刀切。 有教无类是教育价值理念,重公平,因材施教是教育手段,重效率。文老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对有教无类观念的最好实践,无可置疑。可是我们的教育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还需要重视教育成效,也就是要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如果只顾后不顾前,反倒成了另一种不公平。 文老师的方法,有其特殊实施环境,即农村学生基础程度普遍不好的条件下,从这点来说,他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这样的方法,不应该、也不适合普遍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20-2-28 21:2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评判“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到底好不好之前,我想先说两个关于教育的词,一个是“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提出来的,说的人不管贫富贤愚,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公平的滥觞;另一个是“因材施教”,这个大家众所周知,要求教育者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切忌一刀切。 有教无类是教育价值理念,重公平,因材施教是教育手段,重效率。文老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对有教无类观念的最好实践,无可置疑。可是我们的教育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还需要重视教育成效,也就是要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如果只顾后不顾前,反倒成了另一种不公平。 文老师的方法,有其特殊实施环境,即农村学生基础程度普遍不好的条件下,从这点来说,他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这样的方法,不应该、也不适合普遍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